跳到主要內容
:::
計畫總覽 / 計畫架構 / 第一期計畫

一、整體推動目標、策略與架構

本校於110年度辦理7場醫學人文教育相關活動,協助學生連貫過去所修讀基礎醫學之相關課程,使其產生有意義的關連與融合,獲得最好的理解和整體的學習。同時為提升學生學習知能,110年度購置電子圖書264冊,紙本圖書1,336本及教學影片128,藉供學生能迅速獲得多元廣泛的資訊。關於擴增產研能量及成果方面,已採購六種專業電子資料庫,並增加研究補助經費,110年度增購教師教學知能相關圖書資料2,719冊、884種電子期刊、107種紙本專業期刊,支持教師提升研究產能。鼓勵師生進行寒暑國外進修、學期間語文基礎培訓及進行海外實習語言準備課程,惟今年遇COVID-19疫情,暫緩薦送學生至各國進行習交流。

規劃課業輔導活動,110年度提供本校多元化獎補助方案,協助經濟不利學生拓展專業知能及能力增強學習活動達83.27%,整合內外部資源提供354人次午膳、132人次校外賃居補助、18名急難學生緊急紓困,其中包含受新冠疫情影響之急難救助共16名以及9名學習型助理等補助,協助學生安心就學;舉辦關懷活動、發展多元社團與體育競賽等多元學習管道。並根據教育部期各校公開之績效指標,建置公開辦學資訊模組,以達到辦學透明化使大眾更瞭解本校營運情形。結合周邊社區組織共同成立守護臺南願景聯盟,共同發掘社區面臨之問題與困境,結合校園與社區資源,共同開展有益於社區的各項應用策略,統合社區原有服務網絡,強化社區在地學習以加強學生社區經營能力;本校地處臺南,透過本次計畫結合在地產業特性,強化區域產業服務能量與提升整體創研能量,此為本校未來重要發展策略。


各子計畫架構圖

(一)       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

現今環境訊息萬變,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與過去大相逕庭,教師為專業工作者,需持續精進專業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,而「護理專業」為科學與人文的結合,從一項技術性的職業,不斷演變成一個專業,與高等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教師們需不斷的自我學習,思考並善用實務經驗,以因應醫療環境生態的快速變化、推動專業之學術發展,延續知識創新及教育傳承。除培育學生擁有專業知能外,本校也務求建立學生主動追求新知及未來規劃之企圖心,並培養其具備使用及運用程式語言之能力、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能力等,開展更多學習的可能。本校在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面向共提出4 個推動策略,並在目標與策略中將14 個說明項歸入該4個推動策略中(如下圖所示),並以下圖連結說明14 項策略與教育部共同關鍵績效指標與自訂關鍵績效指標之連結。

共同績效指標與落實教學創新與提升教學品質推動策略的關係

(二)  發展學校特色

以校務研究大數據智能平台為基礎,規畫將現有校務資源做妥善有效的利用,以利於學校提升教學及行政的效能與效益,並持續擴充穩定就學輔導關懷系統,以減少紙本浪費,簡化作業流程。此外,以數位化儀表裝置配合ICT個推動策略,並在目標與策略中將7個說明項歸入該3個推動策略中(如下圖所示),並以下圖連結說明3項策略與教育部共同關鍵績效指標與自訂關鍵績效指標之連結。

共同績效指標與發展學校特色推動策略的關係

 

(三)        提升高教公共性

本校積極建立外部募款機制及弱勢學生學習輔導機制,同時導入校務研究,針對公開辦學相關資訊,深入分析弱勢學生特質、學習行為、學習問題及遭遇困境,再依弱勢學生輔導實施計畫,提高輔導教師知能,強化弱勢學生自主學習。本校在發展學校特色面向共提出2個推動策略,並在目標與策略中將7個說明項歸入該3個推動策略中(如下圖所示),並以下圖連結說明2項策略與教育部共同關鍵績效指標與自訂關鍵績效指標之連結。

共同績效指標與提升高教公共性推動策略的關係

 

(四)        善盡社會責任

以人文關懷及深入社區服務為主,建立起學校與社區、師生與民眾彼此間的歸屬感,甚而在服務過程中可建立合作模式。為善盡社會責任,在「深耕社區服務學習」面向,結合服務學習的概念,帶領學校教師及學生一同進入社區,與社區長者相互交流,學生利用所學,教導長者正確衛教、用藥觀念以及經絡按摩等知識,過程中也能讓學生體驗平常課本裡沒教的人、事、物,除了訓練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、語言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,強化自己的軟實力以外,也能夠熟悉專業實務技術能力、獲得成就感,並帶給長者溫馨陪伴及喜悅。本校在發展學校特色面向共提出3個推動策略,並在目標與策略中將7個說明項歸入該3個推動策略中(如下圖所示),並以下圖連結說明2項策略與教育部共同關鍵績效指標與自訂關鍵績效指標之連結。

共同績效指標與善盡社會責任推動策略的關係

 
跳至網頁頂部